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

對孩子的實驗

昨天回家快10點了,看到讀大班的小姪女還在玩電腦,以前會直接問她,現在幾點了,現在該作什麼,然後她就會很暗淡的回答:睡覺,然後關電腦上樓.前後不用一分鐘,
今天口氣很開心的問她
我:『在玩什麼電腦啊?
姪女:『玩xx遊戲』,很開心的回話.

我:『我知道這一定是弟弟亂丟的,弟弟還小,你幫忙弟弟收好好嗎?』看著地散亂的紙張.
她很開心的馬上彎下收拾,以前請她收弟弟亂丟的東西,她總是慢吞吞和抱怨是弟弟弄的.
不小心看到積木竟然是收好的,姪女還沒有養成自動收拾玩具的習慣.
我:『積木是你收的嗎,你好棒,今天把積木收這麼乾淨』
姪女:『是,玩具收這樣,以後姐姐找我玩時,可以怎樣....』眼睛閃著光開心的回答,
『現在時鐘是幾點?』
姪女:『掉到地上時鐘不準』
『那電腦上的時間有準嗎?
姪女:『9:45』
我:『這個時間應該作什麼咧』
姪女:『睡覺』
然後自己關電腦上樓,上樓前還跟我分享怎樣關電腦
同樣是提醒她該睡覺了,今天我花了較多的時間
她以前會不開心不情願的上樓
而今天是很開心的上床去
反正都是催她睡覺,如果她能開心的入睡,又何仿

今天在攀岩場教小朋友時不扮黑臉,不大聲吼人,對於他們的糾紛只適度的介入和觀察他們的互動,攀岩場就是個小型社會,在這裏他們學習人際關係的互動,解決同儕間的糾紛.
有個語言能力不太順的小朋今天推人,問他為什要推人,他開始解釋,在和他的對話中,他開始找借口,明知道他是在推拖,不過也借由這樣的對話,讓他學習組織語言的能力.
今天沒有用聲音維持秩序,雖然有些小混亂,不過尚在可接受範圍.

3 則留言:

  1. 讚!
    最近和一位忙碌已久的好朋友出遊了一趟,過程中發現,生活需要「緩衝的時間」,這不只要留給跟自己互動的別人,也要留給自己。我們在緩衝的時間當中更加認識別人,也更多的反省自己,之後做出來的行動才更適切與和諧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有時候工作時,常常會被學生義工的無理散漫給惹惱火大。後來,改變方法多花點時間,教育正確觀念,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們都只記得指責,忘記了解再溝通。
      十分贊同"緩衝的理論"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妳的文章讓我想到,有天跟兒子說吃飯所有飯菜都要均衡才有營養,然後跟朋友吃飯有樣菜實在不好吃,就留於盤上,忽然兒子開口說你們大人不是一樣,為何要我吃完....忽然警覺以身作則真要隨時隨地呢...

    回覆刪除